位置:首页 / 访客版首页 / 党建专栏 / 党建园地 / 正文
为喜迎中国共产党成立103周年,弘扬医院共产党员扎根奉献、忠诚担当的良好精神风貌,学习好、践行好先进典型精神,凝聚学先进、赶先进的良好氛围,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特在微信公众平台开展“我身边的共产党员”风采展播。今天,我们介绍的党员是马原,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的故事吧!
马原,男,汉族,中共党员,1960年7月出生,1978年9月参加工作,2008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自从参加工作以来,长期从事脊柱外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深厚的临床功底与卓越的研究成果,使他在脊柱外科领域独树一帜。现为新疆医科大学首批名医、副教授、博士及硕士研究生导师,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名医、脊柱外科学科带头人、脊柱外一科主任医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脊柱外科研究所主任。
在新疆医科大学科技创新大会暨学科建设推进、“新医名医”命名会议上,马原作为“新医名医”代表进行发言。
自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马原便追随我国脊柱外科的创始人之一、新疆骨科界的奠基人田慧中教授,成为了其门下弟子,他是目前田慧中教授众多弟子中唯一坚守在新疆工作四十余年的脊柱外科专家。马原手中的手术刀,成为了无数脊柱疾患的希望之光。迄今为止,他已开展手术两万余例,主刀完成脊柱矫形手术两千余例,成效显著,令人瞩目。他不仅在手术台上游刃有余,更在科研领域屡创佳绩。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累计科研经费超过两百万元,获得省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新疆医学科技奖二等奖,彰显了他深厚的学术造诣与杰出的工作成就。他的辛勤付出与卓越贡献,使他荣获“中国好医生”“中国影响力医生”“自治区第十一批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乌鲁木齐医学会杰出贡献奖”等殊荣,实至名归。
马原与恩师田慧中教授的合影。
四十余年如一日,马原时刻保持一名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以“医者父母心”对待患者,用实际行动践行和诠释了“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扎根边疆、甘于奉献”的胡杨精神,俯下身、沉下心、扎下根,兢兢业业奋战在医教研工作一线,用精湛的医术为边疆乃至全国的脊柱疾病患者解除病痛,帮助他们挺起生命脊梁,谱写了最美医者的崇高使命。
医者匠心,雕刻生命之柱
1985年,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在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成立了西北地区唯一一家脊柱外科研究所。在田慧中教授的奠基及马原的传承下,研究所医治了大量手术难度较高的重度脊柱畸形患者,在脊柱畸形、脊柱结核畸形的矫正,以及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等疾病的治疗方面积累了大量丰富的临床经验。近年来,研究所重点对脊柱畸形疑难、重度及高风险病例开展研究及手术矫形,完成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凸、后凸畸形截骨矫形手术达数百例。2023年,研究所成功为百余例遭受此困扰的青少年完成了脊柱侧弯矫形手术,这些手术不仅帮他们挺直了腰杆,更是改变了他们未来的轨迹,点亮了他们人生的无限可能。
马原在门诊为患者查体
治疗高龄老人的老年性腰椎管狭窄、腰椎间盘突出等退变性脊柱疾病,也是研究所近年来的一个工作重点。老年性椎管狭窄是一种常见的退行性疾病,患者容易四肢无力,腰部酸痛,难以行走。如果再患上退变性脊柱侧弯更是雪上加霜,不但外观上会发生驼背、身体两边不对称等,疼痛还非常剧烈,老人会失去自理能力。失去自理能力,不但对老人自身是沉重的打击,也给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
马原进行手术操作场景
马原表示,“我们多采用椎管减压手术来解决老年性椎管狭窄的问题,疗效不错。以此治疗了许多高龄老人,年龄最大的有90多岁。老人都不愿意麻烦子女,子女也确实没有太多时间围着老人转,病好了,生活完全自理,老人有了自信心,精神状态也好了。”手术后的老人不但能够顺利下地行走,做一般的家务劳动,恢复好的还能跳广场舞。
置身公益,点燃希望之光
当青少年脊柱出现侧弯,如同隐形的枷锁悄然束缚着他们的身体,导致躯干、胸廓变形,产生自卑心理,甚至侵蚀呼吸系统、心脏功能,无情地阻碍着孩子们身心健康的成长之路。多年行医路上,马原目睹了许多脊柱畸形患者因经济困扰而延误治疗的悲剧,这份沉重的负担深深牵动着他的心。他化担忧为动力,两次跟随从深圳来的扶贫工作队深入南疆喀什地区,筛查出了五十余例脊柱畸形患者,其中二十九位幸运儿因享受到了手术费用的减免而重获健康。
2021年中国梦·脊梁工程脊柱畸形义诊救助活动现场,马原与前来义诊的患者亲切交谈。
2018年盛夏八月,马原又迈出了坚定的一步,他主动联系了智善公益基金会,在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发起了温暖人心的“中国梦·脊梁工程”大型脊柱畸形义诊救助活动,为经济困难的患者点亮了公益救助之光。自此,每年盛夏,医院都会回响起这一公益的旋律,马原团队用实际行动传递着爱心与希望。
马原在和静县人民医院开展脊柱畸形筛查义诊活动
不仅如此,他还依托医院“医联体”与“骨科专科联盟”的强大支持,亲自带领科室医生踏上征程,前往和田、喀什、巴州等地的基层医疗机构和乡镇,为那里的老百姓,尤其是青少年带去脊柱畸形筛查义诊服务,及时发现一例,就能拯救一个家庭,爱的火种在这片土地上温暖地传递。
喀什地区的小丽在马原团队的精心救助下重获新生。年仅五岁的她,曾因脊柱结核的折磨,背部弯成近乎九十度的角状后凸畸形,身心俱受煎熬。然而,马原如同一道光芒,为她照亮了前行的道路。他积极联系智善公益基金会,解决了小丽治疗费用的燃眉之急。不仅如此,在马原的感召下,科室的医务人员纷纷伸出援手,自发捐款八千元,用以资助小丽后续的学业。
面对小丽病情的复杂与手术的风险,马原从未退缩。从接诊那天起,他日夜思考,不断改进手术方案,直到找到最佳治疗方法。最终,在团队的默契配合下,手术取得了圆满成功。
如今,小丽终于挺直了腰板,脸上绽放出如花般的笑容,可以自由地在阳光下奔跑、欢笑。马原深感欣慰:“当我看到患者能够挺直脊梁,重返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我心中的喜悦无以言表。患者满意的笑容,便是我身为医者最大的幸福。”
倾囊相授,引领成长之路
在培养研究生的道路上,马原更是严格与细心并存,无论是临床实践还是实验探索,从理论到实操,他都悉心指导。他常笑言:“我这株‘老树’深根稳固,栽培的‘新苗’也枝繁叶茂。”马原倾囊相授,不仅亲传年轻医师技术精髓,更会面授心得,确保新疆脊柱外科的精湛医术如泉涌般流淌,代代相传。如今,他的学子已如胡杨般坚韧,扎根天山南北,为新疆各族人民群众的健康撑起了一片蓝天。他,便是那棵屹立在边疆的胡杨树,用自己的全部力量,为新疆的脊柱外科事业挺直了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