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患者版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视角 / 正文
基层卫生健康服务直接面向群众,承担着“健康守门人”职责。基层卫生健康工作就是要通过不断提升服务能力,用实的举措、实的服务,办好满足群众就近看病就医的“关心事”。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健康首府建设,持续实施全民健康工程,完成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三年行动目标任务。这也引起代表委员的热议。
邀请嘉宾
米勇:市人大代表、新疆医科大学中医学院针推骨伤系副主任、自治区中医医院针灸二科主任
杜萍:市人大代表、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健康体检中心副主任
张业腾:市人大代表、米东区卫健委主任、米东区中医医院党委书记
丁桂凤:市政协委员、市妇幼保健院院长
宁明:市政协委员、民革市委会副主任
主持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是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的网底,与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幸福指数息息相关。那么如何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到及时、有效、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1月7日,市人大代表张业腾接受本报全媒体记者采访,就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加强基层医疗建设等内容提出建议。记者陈星宇摄
张业腾: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健全体系强支撑提能力,完成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三年行动目标任务,这都对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米东区将建设米东区中医院和米东区人民医院“双核型”医共体,完善医疗卫生基础建设,实施人民医院新院区、中医医院康复诊疗培训中心、智能医共体等6个项目。
还将进一步完善信息化建设,加强互联网+智能分级诊疗平台建设,做好基层医疗机构医院管理系统、远程会诊系统、中医药诊疗系统和共享药房等智能信息化建设项目,提高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提高中医药配送范围,实现“有快递的地方就有中医药”配送服务。
同时,推动基础设施设备的力度,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项目的进度,改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施设备,通过多渠道提高人才引进和培养的力度,改变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匮乏的现象。
杜萍:近几年,由于疫情的发生,加之老龄人口增多、出行不便等问题,市民群众就近看病的需求持续快速增长,加快推进社区医院建设,进一步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成为迫切需要。
我认为要按照国家《关于加快推进社区医院建设的通知》有关事宜,加快乌鲁木齐市各区县社区医院的建设,按照社区区域大小和人口数量等因素,合理规划布局,设置相适应的社区医院,补充专业的医护人员及配套设施。
科学规划社区医院建设,发挥社区医院贴近群众优势,积极开展签约服务、家庭病床服务、上门服务、社区护理、安宁疗护、随访管理服务等,同时,依托有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社区医院,对符合条件的乡镇卫生院,根据实际情况纳入社区医院建设范围。
宁明:在家门口享受医疗服务在我市已不是“新鲜事”。但我认为,加强区(县)域医疗卫生资源规划,对已有的社区医院进行合理整合,优先配置资源,方便群众就近就医的同时,要让家门口的医疗服务更优质。
主持人: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是构建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进一步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均衡分布?
米勇:我建议进一步完善乌鲁木齐市分级诊疗工作,引导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资源下沉,让各族群众通过分级诊疗及时享受到优质的医疗资源,满足各族群众家门口看病就医的需求。
去年我在实地调研过程中发现,目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场地、有设备,硬件设施齐全,但基层医疗队伍能力建设还有待提高,我认为采取“下派上挂”的方式打通“双向车道”,形成从基层医院到区级医院、区级医院到市级医院的良性互动循环,不断激发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内生动力。
丁桂凤:大病重病在三级医院解决,一般的病在二级医院解决,小病在乡镇、村里解决——就近“看上病”“看好病”是群众的期盼,也是深化医改的方向。
解决人民群众看病就医问题的根本途径,就要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均衡布局,既要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把“蛋糕”做大,也要均衡布局优质医疗资源,把“蛋糕”分好,发挥好三级医院的水平及辐射带动作用、增强二级医院服务能力、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构建起有序的就医和诊疗新格局。
一院多区,也有利于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均衡布局。市妇幼保健院以大妇幼、大健康为发展方向,遵循妇幼卫生工作方针,以妇幼全生命周期和三级预防为原则,以长期经营管理权为纽带,推行了一院多区。管理中,医院实现资源整合、优势互补、打造妇女儿童全生命周期的闭环服务和管理。医院在给予分院区一定程度运营独立性的基础上,加强对分院区“人、财、 物、 信息、 管理”的统一管理,发挥了医院的辐射带动作用。(记者牟敏 宋建华 王磊 盖煜 贾梦妍 史传芝)
两会声音 |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打通群众看病就医“最后一公里”
“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打通了看病就医的“最后一公里”。智能化签约、信息化服务,更能给居民带来更加主动、连续、便捷的服务。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常态化开展全民体检,推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扩面提质。然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瓶颈。如何破解这一现状?市两会期间,代表、委员就此建言献策。
1月7日,市人大代表沙尼娅·阿布都热合曼接受本报全媒体记者采访,就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谈建议。记者陈星宇摄
市人大代表、经开区(头屯河区)第二人民医院内二科副主任医师沙尼娅·阿布都热合曼:为了办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建议在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的同时,还要在培养人才上下功夫,希望政府出台相应政策,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工作人员待遇方面给予倾斜。同时,进一步加强医共体合作,真正把医共体工作落实到位,确保专家定期下沉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带来更多的方便,让群众享受到实实在在的服务。
市人大代表、沙依巴克区平顶山街道党工委书记王海燕:目前很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在关爱老年人方面积极推进,比如平顶山街道的11个社区,65岁以上的老人有3200余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每天都会了解老人的身体状况,并为100多名独居老人和困难老人赠送相关的药品,如果小病需要就诊,可及时到卫生服务中心就诊,如果需要去医院,社区会安排服务车辆送居民就医。建议更多药品企业、爱心企业、爱心人士等参与进来,提供一些常用药品、医疗器械等,辅助家庭医生,为各个社区的困难居民提供帮助,享受到便利。
市政协委员、乌鲁木齐职业大学中等职业教育学院院长、教授洪春华:目前,我市已基本在每个街道建立了卫生服务中心,服务内容包括常见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康复指导、中医服务、健康管理等,很大程度上解决了看病难问题。
建议依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家庭全科医生团队,并全面推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通过电话和网络平台解答居民就医需求,针对老人、孕产妇、残障人士等提供个性化精准服务。
同时,开展“互联网+医疗健康”,提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不仅能够大大降低医疗卫生成本,实现优质医疗资源便捷共享,解决普通百姓到大医院看小病挤占资源问题,同时也让百姓能够在家门口实现就近看病,并持续得到医疗保健服务。基于“互联网+家医签约”服务模式,可利用信息化手段服务签约居民,除了健康管理、预约挂号等项目,还可以预约家庭医生上门。(记者牟敏 王艳红 唐红梅)
场外连线|智能设备融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1月7日,家住经开区(头屯河区)白石桥社区的居民郑西林忘了测量血压, 当天下午,他就接到了中亚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的电话,询问他是否身体不舒服,因为后台系统未监测到他的血压信息。
“谢谢你们的关心,我马上测。”60岁的郑西林赶紧用智能血压仪检测,血压显示高压120,低压74。
“我的血压不太稳定,这五年来,一直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监测我的血压指数,特别贴心。”郑西林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通过给自己建立健康档案,提供智能血压仪,一旦监测到血压数值有异常,医护人员就会及时联系自己,帮忙初步检查,或建议到医院进一步检查,平时还经常提醒自己相关的注意事项。
作为经开区(头屯河区)人工智能融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试点,中亚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还引入了导医机器人,可让居民享受到预检分诊、用药指导、健康知识等服务,在机器人的大脑中,储存着20万种药品目录和6万条健康养生知识 ,也可供居民查询和普及医疗知识。(记者唐红梅)
市民期待
市民尤金荣:退休以后,我和老伴身体不舒服一般会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很方便。也希望市两会上有更多关于基层医疗的好政策,让我们老百姓能在家门口享受更多更好的医疗服务。
村医曹红红:期待能将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倾斜,加强基层卫生院与市级医院的互动,同时能够出台相应政策,吸引更多优秀专业人才加入乡村医生队伍,不断提升基层医疗水平,让农牧民得到更好医疗服务。(记者郭军鸽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