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患者版首页 / 新闻中心 / 医院新闻 / 正文
为进一步拓宽疆内外各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间的学习交流渠道,充分发挥劳模工匠示范引领作用,搭建信息交流、技术协作、联合攻关、合作共赢的平台,发挥中医骨伤学科特色优势,造福百姓健康,在上海市医务工会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工会的推动下,2024年9月13日,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签订了“劳模创新工作室联盟”协议,双方携手开展医疗合作。
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卫生体育工作部部长郎佩剑,上海市卫健委副主任、医务工会主席罗蒙一行,上海医务工匠、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骨伤科主任詹红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工会副主席买力克·卡米力一行,新疆医科大学校长助理贺强、工会副主席辛萍,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领导及相关科室负责人参加。
签约仪式上,贺强助理代表学校向“劳模创新工作室联盟”的成立表示热烈祝贺,希望双方医院以此次签约为契机,在深入交流中互相启发,在思想碰撞中开拓思路,搭建资源共享、协同发展的合作机制,在医疗技术指导、人才培养、远程会诊、学术交流等方面加强进一步合作与交流。
买力克·卡米力副主席表示,希望双方医院拓展更多合作领域,共同开展基于新疆患者特点的中医骨伤治疗研究,探索创新疗法,推动中医骨伤学科在新疆地区的繁荣与发展。相信在詹红生及其团队的帮助下,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中医骨伤学科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坚定的步伐,为新疆乃至全国中医骨伤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詹红生主任对上海中医药大学曙光医院和石氏伤科流派工作室的基本情况进行了介绍,并表示今后将进一步加强交流与合作,通过技术指导、人才培养和科研合作等方式助力提升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中医骨伤学科的学术水平和临床服务能力。
詹红生主任与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院长姜侃共同签订“劳模创新工作室联盟”协议,双方一致表示将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加强合作,为中医骨伤事业的发展添砖加瓦,为患者带来更优质、更高效的医疗服务。
上海市医务工会常务副主席何园表示,在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的指导下,上海市医务工会积极响应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工会的申请,排摸了基层的创新工作室并促成了此次合作。希望两院能够强强联合,共同培养中医骨伤人才,充分发挥联盟平台的作用,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推进中医骨伤学科的创新发展。
今后,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将充分利用“劳模创新工作室联盟”的优质资源和技术力量,加强业务交流与合作,为推动高水平中医骨伤诊疗中心建设增添新效能,为医院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创新动能。
第四届上海市名中医,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班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现任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后)导师,骨伤科研究所所长,附属曙光医院骨伤科主任、主任医师,曙光临床医学院中医骨伤科学教研室主任;“中医骨伤科学”国家重点学科带头人;“骨伤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和国家中医重点专科带头人。兼任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理事、骨伤科分会副会长、手法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运动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世界手法医学联合会常务副主席。
求学仲景故里 打下坚实根基
詹红生1983年毕业于河南省信阳卫校中医学专业,在基层医院工作两年后,再次考入张仲景国医大学,这是由赵清理教授于1985年创办的一所民办公助大学,以弘扬仲景学术为宗旨,校址位于张仲景故里河南南阳。建校之初,应老校长之邀,有众多名医大家来校授课,作为首届学生,有幸当面聆听到任应秋、刘渡舟、董建华、王洪图、柯雪凡、殷品之、吴考盘、陈亦人、李克绍、梅国强、周信有、杜雨茂、张学文、米伯让等中医大师授课,他们通常半天讲课、半天门诊带教,理论联系实际,讲授深入浅出,圆机活法,立之有据,处方用药,效若桴鼓,深切感受到中医学术之博大精深和中医大师们的非凡魅力,潜移默化之下已经在心目中树起了人生标杆,立下努力成为苍生大医之宏愿。
国医大毕业当年,詹红生以优异成绩考入上海中医学院《金匮要略》专业研究生,一年后转入气功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跟随导师储维忠教授系统学习了医学气功学和针灸学等理论和技术;在毕业课题指导老师华东师范大学翁恩琪教授指导下,接受了严格的神经电生理实验技能等科研基本功训练,为日后从事科研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问道石氏门下 传承发扬光大
1997年,已经为人师为人父的詹红生,决定再次求学深造,考取了上海中医药大学石印玉教授的博士研究生。在经历了17年的摸爬滚打之后,正式拜于石氏伤科门下,跟随石印玉老师研习骨伤理论和技术,并锁定慢性筋骨病损作为主攻方向,坚持用中医学的思维和分析问题的方法去认识现代疾病,以传统诊疗技术为基础,同时吸收现代新技术、新方法为补充,开展临床诊疗和科学研究工作,并逐渐成长为新一代学科带头人。
作为上海石氏伤科第五代学术传承人,詹红生带领团队,始终坚持“传承和发展石氏伤科学术精华、培养和造就中医骨伤创新人才”的指导思想,以“临床为基础、科研为导向、教学为根本”的工作方针,以“筋骨健康到曙光、手法手术皆擅长”为工作目标,努力构建国际领先的“骨与关节疾病一体化全程式诊疗服务模式”,学科整体研究水平和临床服务能力居国内领先行列,在学界和百姓心目中享有盛誉。
以百年石氏伤科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骨伤科,首批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建有国家重点学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和中医重点专科、国家级石氏伤科流派工作室、海派中医流派石氏伤科传承研究基地、上海市重中之重重点学科、国家和上海市石印玉名中医工作室、上海市詹红生名中医工作室;设有中医骨伤科学和中西医结合临床(骨伤方向)专业硕、博士学位授权点和博士后流动站;是全国重点专科骨伤科协作组组长单位。
詹红生还主编了全国中医院校本科生规划教材《中医骨伤科学》《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中医筋伤学》《中医气功学》,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规划教材《中医骨伤科学》,国家级视频公开课《随处可见的筋骨损伤》,以及全国中医院校本科生首部《中医骨伤科学》慕课教材。
专注手法医学 精研脊柱整骨
自1991年开始跟随陈省三老师学习推拿手法以来,詹红生就渐渐迷上了这一古老而又神奇的技艺。进入骨伤科领域以后,在石印玉教授引荐下,又参师于全国名中医孙树椿和国医大师韦贵康老师,学习到清宫正骨和八桂韦氏骨伤流派的独特手法,集多家手法之长,专注于脊柱整骨手法研究,致力于构建全新的脊柱手法医学体系。
首先,基于中医学“筋出槽骨错缝”理论,分析认识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等慢性脊柱病损发病的关键病机;通过全面系统研究,构建了脊柱筋出槽骨错缝临床评估指标体系,建立了静态和动态触诊技术规范,结合影像学测量,可以实现对脊柱筋出槽骨错缝定性、定位、定向评估;在此基础上,对各别整骨手法的作用特点进行对比研究,建立相应的标准操作规程(SOP),从而使手法治疗的精准度和重复性显著提高。
同时,作为一个完整的手法医学体系,在实施手法治疗之前,还应排除手法的绝对禁忌症,并区分出手法治疗的非最佳适应症,这样才能有效提高手法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手法治疗颈椎病技术获上海市临床医疗成果三等奖,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列入首批中医临床适宜技术推广计划项目,在国内20多个省市自治区推广应用。相关研究成果获上海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和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CCTV4《中华医药》栏目分别于2010年2月3日和2012年7月27日进行了专题介绍。
致力慢病防控 倡导四以相和
根据《内经》“谨和五味,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腠理以密”的学术理论,结合慢性筋骨病损发病特点,提出“筋主骨从乃维系筋骨和合之本、筋为骨用是治疗慢性病损之策、肝肾脾同治可收筋强骨健之效、四以相和为保全筋骨健康之法。”的学术观点。
落实到具体治法的四以相和,是指以塑造正确的饮食起居习惯为先导、以手法针灸理疗施于外、以药物饮食调治达于内、以合适的自我导引练功贯穿于始终,四个方面调和运用,有机组合,综合治理,才能有效防治慢性筋骨病损,保障筋骨健康。
根据《易经》泰卦彖辞“天地交而万物通,上下交而其志同”之奥旨,詹红生将这种全新的干预模式命名为“泰生疗法”,是取天地交泰、阴阳和合之意。同时,在汲取多家导引吐纳功法之长,根据自己多年练功体验,创编“泰生导引八法”“强筋健脊功”“七支太极养生法”等功法,广为传播应用,受到百姓赞誉。